身兼多職可能是許多社區居民對於蔡素節最初的認識之一。
對此,蔡素節笑著說「其實我完全沒想過自己會去當房屋仲介和跑計程車。」斜槓人生起因於熱心的個性,房東將不知道要托誰管的房子都交給她,積習日久成為仲介。
自從載年長行動不便的美髮顧客來店裡燙頭髮後,顧客想去醫院時也自然想到要找她幫忙。看見需求的蔡素節索性決定掛上小黃招牌,服務範圍也隨之擴大。
或許若要快速定位、認識一個人最先總是從職業開始,但數十年的生命歷程遠比幾個頭銜或名稱來的複雜許多。
蔡素節位於伍佰戶社區內的自家美髮工作室不同於外頭營業的美髮院店面,在三椅三鏡擺設和梳剪髮捲等器具外,周圍擺放的合照相框等小物件使空間環繞著家的氛圍。
身為資深住戶的蔡素節居住已達21年,「想要建立跟老公還有小孩子的家,」正是使其來到伍佰戶的原因。
店內簡單的三張椅子背後卻有三十幾年的故事。那時是個男生讀工、女生讀商的時代。原先蔡素節也按照著這條路走, 但意外未能考上理想志願。當時讀書之外的選擇之一就是學手藝,於是蔡素節離開家鄉來到台中,跟隨親戚學習美髮。16歲於今正是恣肆年紀,她卻已開始逐步練起自身功夫。
當回憶起在家鄉彰化開店的情景時,蔡素節顯得有一絲懷念,「那時候請了十幾個小姐幫忙,還有兩個沖水台和十幾張椅子」。
結識先生後,蔡素節放下店面跟隨先生來到花蓮。初始自然有些不適應的地方,由於住家鄰近馬路,車聲總在夜晚縈繞不去;每逢下雨時雨點打在鐵皮屋頂上的聲音格外分明。蜜月旅行的地點也因初來並不寬裕的經濟狀況,而選擇在鯉魚潭完成。
蔡素節身為最早來到伍佰戶的第一批人家之一,眼看著居住空間的物質基礎逐漸建立。車庫的地板不再是泥土地,房內隔牆也擦上油漆,一點一滴有了家的樣子,更在這裡開啟意料不到的人生發展。
或許最初蔡素節選擇落腳伍佰戶的原因為相當實際的金錢及客源考量,但當伍佰戶從地理上的位置轉化為棲居之所,能夠讓自己在這個空間逐步實現所想要的生活後,對社區的認同感自然隨之而生。
每晚火車奔馳行進的聲音,是許多新住戶需要適應的地方之一,但對於資深住戶而言早已不成問題:「伍佰戶是個像天堂一樣的地方,空氣好又安靜。不管走到哪裡,我的眼睛都看的到綠色植物,感覺真的很舒服。」
儘管自己明白社區內還有很多能夠更好的地方,但仍舊能夠毫不猶豫地表達對於社區及周遭環境的依賴與喜愛,這就是所謂的家吧。
文字 | 蕭淳恩
攝影 | 湯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