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好的午後,一群總喜歡穿梭在公園裡、活動中心、棟與棟之間的小孩子,發出有如鈴鐺響的歡笑聲,一處又一處的綻放,讓住戶知道「他們」出來了。
有一位小男孩,堉安,從兩歲開始,就跟著父母住進了社區,過了六年的社區時光,從牙牙學語的時期,到現在能用他的觀點來分享他如何理解這個地方,從他的高度去看伍佰戶之於他是怎麼樣的所在。
堉安的家住在公園附近,他說,他很喜歡這個位置。小孩們常常玩到口渴,在活動中心還沒有飲水機之前,他們家就是大家的供水站,提供孩子們暫時喘口氣的地方。
小男孩常常跑去公園幫忙撿垃圾和狗大便,問起從什麼時候開始會這樣自發性地去維護公園?才知道,原來在更早之前,社區有一群大人與小孩,組成了撿垃圾小隊,從伍佰戶出發,沿著長長的鄉間小路走到志學車站,和東華大學借的拖板車來改裝成小型垃圾車,他說,這樣才能裝比較多垃圾。
孩子們在路上一邊撿、一邊玩,大人為他們親手縫製編號,就這樣一行人浩浩蕩蕩出發。那時五歲的小男孩深刻記得,有時候從下午撿到晚上七點多才回家,他說,就像是玩了一場長長的遊戲,捨不得結束與好朋友一起幹活的快樂時光。
後來,隊員一個一個離開,只剩下他繼續留下來。就這樣,他被當時的社區主委書琴認證為「公園園長」,請他有空的時候,看到垃圾與狗大便就幫忙清理起來,也把社區的大型落葉聚集在一堆。堉安至今仍樂此不疲,開心的告訴我們,他和朋友們有時候會用垃圾發明嚇人遊戲,玩鬼抓人時,他們也一邊玩,一邊注意垃圾。
堉安有時候會來辦公室看看在工作的叔叔、阿姨,自願幫忙維護空間,甚至在今年原訂要召開的區權會之前,與其他熱心的小孩一起協助準備五百封給住戶的通知信,就像摺紙一般好玩。
很好奇年紀小小的他,為什麼對於坐在辦公室,常常像木頭一樣盯著電腦不動的大人這麼感興趣?原來,他覺得自己是「監視器」,喜歡這樣看來看去,不時與大人提出他看不懂的文字,在大人的引導之下,慢慢累積他對社區工作的認識。
他說,他最喜歡社區住戶發起的玩水活動,而且很會打水仗!對於未來希望社區有什麼改變,堉安認真了想了許久,皺著眉頭說,「不用去想未來的事情,現在就很好了。」
文字 | 李珊
攝影 | 湯琇媚